10月30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在学院8333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学院党委书记徐进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全会公报以及传达了学校党委工作部署,重点解读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与高校工作密切相关的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实践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扎实做好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在全院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扎实推动全会精神在学院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
会上,全体教职工围绕全会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徐进以及各支部党员代表作交流发言。
学院党委书记徐进:“矢志科技报国,笃行匠心育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了宏伟蓝图,为我们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机电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院党委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倍感振奋。我们将以“科技报国”为使命,引导师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制造强国战略;以“匠心育人”为核心,锻造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全院上下凝心聚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一流新工科学院贡献力量,在新征程上展现机电人的担当与作为。
机械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江华生:本支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支部将对标落实学院和上级组织部署要求,围绕学院的“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新工科学院”的建设目标,认真总结专业育人成果,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人才培养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员教师要立足岗位,勇担责任,全力投入到学校教学合格评估、“百师百课”建设和教科人一体化等工作,确保学习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物理教工党支部书记刘俊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规划擘画蓝图,指明中国式现代化方向。作为高校教工党支部成员,要深刻领会其战略意义,聚焦党建与教学业务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我践行“党建+科研+教研”模式,将国家需求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本支部将通过“双带头人”机制,引领课程改革与发展,聚焦学校办学方向,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未来,支部将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责任担当,以“四向协同”工作法提升育人实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屠钟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锚定了坐标和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凝聚青年力量的实际行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科技前沿与思政教育融合,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党员在科研学术方面勇挑重担,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培养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大国工匠。
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蒋康丽: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既深感振奋,也明晰了作为辅导员、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全会锚定“十五五”时期这一关键阶段,以六个“坚持”为原则,围绕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等作出部署,其中“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的要求,恰好与我们学院“科技报国”的日常实践紧密契合,让我对支部工作有了更具体的方向。接下来,我计划把全会精神落到支部实处:一方面开展“小而精”的专题研讨;另一方面,针对支部党员普遍面临的“考研焦虑”“就业迷茫”等问题,组织“学长经验分享会”,再建立党员帮扶对子,给求职焦虑的同学修改简历、模拟面试、访企拓岗。
光伏现代产业学院党支部党员代表宋秋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全会系统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意义重大深远。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深刻领会全会核心要义,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将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制度自信,勇担时代使命。同时,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展现高校教师的担当。
电气与控制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刘科验: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倍感振奋,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全会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和我们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我们学院正在做的事情高度契合。比如,我们深耕的数智能光伏现代产业,正是响应“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我们带领学生奋战各类智能机器人竞赛,就是在实战中培养能够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新工科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加坚定:要扎根课堂与实验室,紧跟技术前沿,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能担当重任的自动化领域新工科人才,为“十五五”发展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
此次专题会议的召开,为学院明确了下一阶段发展方向,凝聚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共识。学院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